2025年,省級農村清潔能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批復我市建設綠色低碳示范村2個,主要建設內容以“太陽能+”為主要取暖路徑,輔助配套生物質水暖爐等綠色能源產品和住宅外墻保溫改造等模式,優(yōu)化示范村社農戶用能結構,實現能源供給的低碳化、能源利用設施的高效化以及村社庭院環(huán)境的清潔化。
根據農業(yè)農村部農業(yè)生態(tài)與資源保護總站遴選推薦的農村冬季清潔取暖10項典型技術模式,結合我市實際和農戶用能習慣,現就適宜我市農村冬季清潔取暖的5種技術模式推介展示,供參考借鑒。
模式簡介:太陽能+輔助熱源戶用取暖是將太陽能轉換成熱能,配合生物質爐具或空氣源熱泵等作為輔助熱源滿足建筑供暖需求。白天主要利用太陽能采暖,包括被動式和主動式兩種形式,被動式也稱被動式太陽房,主要是利用建筑物朝向和結構,通過增加南窗比例、設置集熱蓄熱墻、附加陽光間等方式吸收太陽熱輻射采暖;主動式主要是利用太陽能集熱器,配套蓄熱水箱、循環(huán)水泵等進行采暖。夜間或陰雨天依靠輔助熱源保障持續(xù)供暖。
模式特點:一是運行成本低。主動式與被動式相結合,以太陽能為主要熱源,可滿足50%以上采暖用能需求,明顯降低運行成本。二是操作方便。采用智能控制系統(tǒng),夜間和陰雨天輔助加熱設施自動切換,無需人工調節(jié),操作方便、運行穩(wěn)定。三是符合農民生活習慣。除取暖外還可全天候供應熱水,以生物質爐具作為輔助能源,取暖的同時兼顧炊事,群眾接受程度高。
適宜區(qū)域:適用于太陽能資源豐富、農戶居住相對分散,以及“煤改電”“煤改氣”難以覆蓋的地區(qū)。
模式簡介:空氣源熱泵清潔取暖是將空氣作為采暖熱源,利用空氣源熱泵吸收空氣中的低溫熱能,通過壓縮變?yōu)楦邷責崮?,傳輸至水箱為水加熱,通過管道連接散熱器、地熱水管、風機盤管等末端設備,實現分戶供暖。
模式特點:一是運行成本低。節(jié)能效果突出,可節(jié)省70%的能源,運行費用是燃氣熱水器的1/3左右、電熱水器的1/4左右。二是安全性能好。與電和燃氣熱水器不同,其采用間接加熱方式與水交換熱量,沒有漏電、漏氣等安全隱患。三是操作便捷。一年四季全天候使用,可24小時制熱水,系統(tǒng)自動化程度高,可自動補水、加熱、斷電。
模式簡介:生物質成型燃料戶用取暖是以生物質成型燃料替代農村散煤,配套戶用生物質清潔爐具,為分散居住的農戶提供清潔取暖炊事用能。生物質成型燃料一般由當地成型燃料加工站點生產,農戶可直接向加工站點購買或采取秸稈“折量兌換”的方式獲得成型燃料。
模式特點:一是取暖成本低。農村地區(qū)秸稈資源豐富,農戶采用“折量兌換”的方式,可兌換部分成型燃料,降低取暖成本。二是污染物排放較低。與傳統(tǒng)燃煤取暖相比,生物質成型燃料取暖排放的顆粒物、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明顯降低。三是爐具類型多樣??蓾M足農戶炊事取暖需求,符合農村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,部分爐具實現智能化,操作簡單方便,群眾接受度高。
適宜區(qū)域:適用于農林生物質資源豐富、冬季寒冷、農戶居住相對分散,以及“煤改電”“煤改氣”難以覆蓋的地區(qū)。
模式簡介:沼氣生物天然氣集中供氣取暖是將秸稈、畜禽糞污、餐廚垃圾等有機廢棄物通過大型沼氣工程厭氧發(fā)酵生產沼氣,沼氣凈化或提純?yōu)樯锾烊粴夂笸ㄟ^管道集中供給農戶,農戶配備燃氣灶、壁掛爐等實現清潔炊事和自采暖。該模式一般由沼氣生產企業(yè)負責沼氣生產或生物天然氣提純制取,以及燃氣管網運營維護,并向用戶收取燃氣費用,實行市場化運營。
模式特點:一是實現廢棄物資源化高效化利用。通過大型沼氣工程對畜禽糞污、秸稈、餐廚垃圾等進行集中處理利用,可顯著提高區(qū)域城鄉(xiāng)有機廢棄物處理水平。二是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(huán)境。集中供氣后使農村居民享受到與城鎮(zhèn)居民一樣清潔便利的用能方式,廚房衛(wèi)生環(huán)境得到較大改善。三是生態(tài)效益顯著。沼氣生物天然氣作為綠色燃氣,用于炊事取暖,有利于改善空氣質量,降低溫室氣體排放;副產物沼渣沼液可用于生產有機肥,實現循環(huán)利用。
模式簡介:光伏+電供暖是將光伏系統(tǒng)與電采暖設備相結合進行供暖。供暖期,白天電采暖設備由光伏系統(tǒng)提供電能,夜間依靠電網供電,確保持續(xù)穩(wěn)定供暖。非供暖期,光伏系統(tǒng)產生的電力用于農戶日常生活用電,多余電量并入電網。
模式特點:一是運行成本低。供暖期夜間可以利用低谷電價,降低用戶清潔取暖成本。非供暖期光伏發(fā)電并網,可以持續(xù)產生效益,增加額外收益,實現清潔取暖與能源投資的雙重目標。二是適應性好。不需要復雜的管道和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,方便控制,沒有管道結垢、冬季管道結冰等問題,建設和運行維護簡單,設備壽命長。